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开辟九龙江航道的刘氏三兄弟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光柱
    2020-02-21 18:20:45   转载



    新桥镇西埔村有一座古庙,名曰“三翁宫”,又称“嘉应庙”、“嘉应祖殿”,唐代为纪念刘氏三兄弟带领民众治理九龙江北溪洪灾而建。据清光绪三年(1877)《漳州府志·卷四十八·记遗之十九》记载:“相传神姓刘氏,兄弟三人从唐将军开漳,旧时(龙)岩(漳)平宁(洋)水道舟楫不通,刘氏疏而达之北溪以上,信奉灵赫。”

    “唐将军”即陈政。唐总章二年(669),唐高宗李治派开国元勋陈政率兵入闽平息“蛮獠啸乱”。唐仪凤二年(677),陈政病故,其子陈元光(是年21岁)继承父职。唐永淳二年(683),陈元光向朝廷呈“请建州县表”;唐垂拱二年(686),当朝主政的武则天颁诏敕准陈元光建州县。
    陈元光置漳州后,大力发展农业、商业。遣部将刘氏三兄弟(刘珠华、刘珠成、刘珠福)率兵众开辟九龙江北溪,发展水路交通运输,使山区的木材、土纸、香菇、笋干等山货,通过水路源源不断运往漳州、厦门等闽南沿海地区,促进了漳州的经济发展。

    九龙江北溪,南起三岔河(福河),经芗城(今漳州)、长泰、华葑(今华安),北至苦草镇(今龙岩)九龙乡(今漳平)以上。刘氏三兄弟从华葑疏而达之雁石,又直上流溪头(今漳平新桥镇)。除险滩,排洪患,以通舟楫。


    西埔先前是一个小湖泊,古称“西湖”。刘氏三兄弟到达新桥后,扎营于现今西埔村的边上,发动民众疏浚河道,围堰造田,发展航运。河道疏浚后,促进了新桥一带的经济发展。而后,吾祠等地的卢氏先祖迁来西湖定居,遂把“西湖”改名为 “西埔”。刘氏三兄弟去世后,百姓为纪念他们的治水功绩,在西埔村构建“三翁宫”,雕刻神像以奉祀。后来,刘氏三兄弟被敕封为“九龙三公”,供奉“九龙三公”遂成为民间信仰。据《汉书·礼乐志》记载:“天地顺 而嘉应降”,故“三翁宫”又名“嘉应祖殿”。

    “三翁宫”建成之后,村民年年祭祀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出入平安、商路通畅。随着香火的逐渐旺盛,“九龙三公”逐渐成为民众的信仰对象,“嘉应庙”的香火逐渐外传到九龙江流域,成为“九龙三公”信仰的发源地。于是,“嘉应庙”被尊称为“嘉应祖殿”。2000年9月,被漳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  刘氏三兄弟被敕封为“九龙三公”之后,民众在祭祀他们时,多了一 样别致的供品——竹篾扎制、彩纸装饰的龙。后来,逐渐发展演化为木板为龙身、花灯为装饰、长达数百米的“板凳龙”(亦称“花灯龙”),遂成地方民俗大观,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报道新桥舞龙灯的盛况。
    北溪航道开辟至流溪头,疏浚功业完成,陈元光的许多将士落籍当地,与原住民一起繁衍生息,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。现今新桥一带,还有多处奉祀被称为“开漳圣王”、“威惠王”的陈元光及夫人的灵著庙、威惠庙和马仁庙。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